风虚相搏之风寒在表则脉浮紧,风热在表则脉浮数,表受风邪,故洒淅恶寒也。上条以脉之盛衰,候人之强弱,此条以脉之浮中沉,分人之皮、脉、肉、筋、骨,以候五藏之诊法也。
上主纳,中主化,今食在上脘,不得腐化,故为宿食,当吐之。以上论痉,皆外感风、寒、湿而为病也。
欲止内实之下利,仍当下之,使积去则利自止,宜大程应旄曰:迟而滑,滑在下而迟在上,知为物阻之迟,非寒阴之迟,故但下其所阻,问曰:人病有宿食,何以别之?至于所以受病之由,肺痿前已言之,而肺痈则未尝言也,故又取所以致热而病肺痿肺痈之由,互为详悉发明也。
李□日:滑者,水谷之气胜也,若滑而兼数,则实热已入胃府矣。 去桂当是去芍药。
咳者则剧,数吐涎沫,咽中必干,小便不利,心中饥烦,晬时而发,其形似疟,有寒无热,虚而寒栗,咳而发汗,蜷而苦满,腹中复坚。然肺胀之中,又分风、寒、表、里,饮多、风少、风多、饮少之治。
下利清谷,内寒外热,且脉微欲绝,一线之微阳,挽回诚为不吐利汗出,发热恶寒,四肢拘急,手足厥冷者,四逆汤主之。 师曰:夫尊荣人,骨弱肌肤盛重,因疲劳,汗出,卧不时动摇,加被微风,遂得之。